发布时间:2025-10-15 18:05:32    次浏览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向不断扰动了人们敏感神经。近日,人民币再次出现暴跌走势,2016年10月请输入正文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38点,报6.7296。6.7一直被视为人民币兑美元的“铁底”,长假之后被击穿,有关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再度升温,人们不禁会产生大大的问号,人民币到底要贬向何方。中美之间不同的经济周期是人民币贬值的关键因素2005年“汇改”以来,官方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完整表述是:“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当然在一篮子货币里面,最重要的货币还是美元。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人民币的锚定物就是美元,美元上涨,人民币也跟着涨,反之也会同步下跌。不过一个国家的货币价格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货币当局只是辅助因素。但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顺应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三期叠加”的困境(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加之近期房地产调控,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增大。虽然政府寄希望加大基建投资来对冲经济下滑压力,但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以及基建投资对经济拉动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依然呈现为不断寻底的走势。但对照美国,情形大为不同,美国制造业景气指数从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0的枯荣线之上,制造业一直处在扩张区间;非农就业人数一直稳步上行,甚至在2015年12月,美国开始了自2008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基于对中美经济形势的判断,终于出现了“8.11汇改”。所谓“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样人民币就改变了盯住单一货币美元定价机制,而是考虑了综合考虑了贸易顺差、资本流动等多方面因素,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开始凸显。可以说,本次人民币贬值既是中美不同经济周期决定的结果,又是货币当局基于国内经济形势和传统汇率形成机制积极调整的策略手段。央行既顺势而为,又适时出手扰乱市场一致预期从“8.11汇改”的机制调整来讲,无疑,央行是顺应当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顺势而为,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多时间,人民币即期汇率已经贬值10%以上。如果市场上对人民币形成一致预期的话,引发抛售人民币的恐慌将是必然的,导致风险放大。这个时候国内就会出现大规模抛售人民币资产,转而投向国外,国内人民币增加,央行不得不开始升息、提准,结果就会扰乱国内的货币政策。所以,央行的目前的策略是,一方面,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进行贬值,但如果市场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央行就会动用外汇储备来扰乱市场预期,来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做空人民币势力嚣张。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人民币是波幅扩大性贬值,而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从4万亿减少到3万亿。 按照巴曙松的话讲,从市场的角度看,央行如果能及时推动这种灵活的汇率水平调整,就不会把整个市场的投资主体都变成央行的交易对手,通过政策的调整使市场主题的贬值预期分化。这样就会有不同的市场主体对短期的人民币汇率看多和看空两种看法,市场就会找到均衡点。人民币贬值对国内楼市有影响吗市场上存在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投资者可能会想到,既然人民币贬值,那么很多人是不是会将国内房地产抛掉,换美元,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然后国内楼市会萧条,房价大跌。从过去一年实际发生状况看,正好相反,房地产市场不仅没有萧条,反而大涨,尤其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出现了抢购。怎么理解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楼市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得部分外资从国内楼市流出,但要知道,我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这注定国外资本投资楼市是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当然也有可能国内的资金走出去购买国外的资产,影响了国内地产项目的开发,不过国外的市场与国内市场差异较大,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策、文化以及其它不可知的因素。所以,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与国内楼市关系较小。判断国内的楼市更应该考虑国内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货币政策等因素。今年年初以来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暴涨,这里面既有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速增长过程中出现区域分化的结果,也是当下货币政策中性偏宽松以及国内“资产荒”催化的结果。区域增长的分化首先将体现为楼市的区域分化,中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基础条件,“资产荒”背景使得房地产成为投资者的唯一“偏爱”。人民币将贬值到何方,需要综合考虑一篮子因素从市场预期来看,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至6.91,说明未来一年,市场对人民币依然是悲观的。 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荷兰银行7月6日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在2017年跌至7。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的金融市场研究主管Every更是说,从债务增长和经济下滑来看,人民币最终会大幅下跌,他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到2017年中会下跌12%,至7.6。也就是说,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将来会贬值。至于人民币会贬值到哪个水平,当然没有人敢大胆地预测。我们认为,人民币是否贬值到7的水平,还需要观察,但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对币值提出需求。长久以来,人民币以美元为锚定物,但“8.11汇改”以来,跟美元同步骤的机制被打破。包括建立亚投行,人民币“入篮”等,已经在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在人民币身上花尽心思,政府旨在希望拥有一个稳定的货币,而且希望这个货币能够走向国际化,从这一点看,即便是对未来人民币悲观,也不至于太悲观。其次,经济大国应有“大国溢价”,人民币也应如此。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78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国内外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同意一个观点,即2030年,中国GDP预计将从680亿人民币增长到1440亿人民币,从规模来看,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既然是这个预期成立,那么人民币贬值到期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在接近中期增速的底部,人民币贬值将不久矣。从支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视角看,我国的消费表现为稳步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凸显,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0%以上;投资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房地产在一、二线城市依然供不应求,今年下半年以PPP模式的基建投资逐步加大力度,这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净出口在过去3年维持在月300亿美元左右,稳定且持续。综合“三驾马车”走势,我国经济增长既没有持续下滑的风险,更没有“硬着陆”的可能性。最后,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中国依然是最佳投资区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包括美国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欧盟因为英国“脱欧”未来充满了变数,日本“安倍经济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走了“畸路”,对日本经济复苏没有任何益处,美国虽然2015年12月出现第一次加息,但后续近一年时间内,几次推迟加息,其根本在于美国经济复苏缺乏明晰的增长点。相反,中国今天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7%,在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高速增长,依然是全世界最佳投资区域。